终于,在10月中旬的时候,我们椅子组的创业之路走向了终局。

我觉得弯弯绕绕,今天好像正好是我加入椅子组7个月的时间,感觉自己亲手打造了什么,然后又亲手毁掉了。

聚起来的时候人声鼎沸,敢教日月换新天;人散离场的时候一地鸡毛,不堪回首月明中。

想写几点总结献给过往的朋友们和正在创业的兄弟们

  1. 时刻重视对表

所谓对表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指的是实际意义上的表格,比如团队经费管理账单、外出调研信息汇总以及产品研发手册等等。这些表一定要常对常新,不能拖延,否则雪球越滚越大,后期难以解决或者历史信息丢失无法找回。第二层指的是心理层面的钟表。我发现每一位最终进入我们组的同学之间都有时差,比如我和上一位相差两个月,下一位和我也相差两个月。主要心理层面上的差距体现在对产品的认知,对自身的定位,对他人的认知等等。实话说看着新人进来重复着过去的工作或者低效的沟通,这样的体验感是非常不好的。因此心理层面上要尽快对表,大家迅速拉近认知,这样才能有效沟通合作。

  1. 保持坦诚沟通

我的MBTI人格是ISFJ(守卫者),相比于其他很多人(ENFJ)会更内向一些,因此我的观点表达存在很明显的滞后性以至于对外感觉没有观点或立场。同时,我对外的态度和观点容易被自身隐藏,会有一种可说可不说的踌躇以及照顾他人情绪的感性,因此在与别人合作时,不能直白地表达观点和态度,造成情绪内耗。而我现在学到的解决方案是保持坦诚沟通。坦诚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勇气,还是一种技能。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自己的坦诚,直到熟练掌握。

  1. 合理分配职责

技术创业者/合伙人可能前期会按照技术分工,但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创业者前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分配任务时不仅需要考虑个人的技能,还要考虑性格、资源、规划等等。如果简单按照职责划分工作会造成很大一部分时间的浪费和工作进度的拖沓。同时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觉是,CEO不仅仅要为项目已经发生的事情负责,同时要知道项目有哪些没发生的事情应该要发生,换句话说一定要非常重视项目的节奏,以保证组内人气和项目效率。

其实第一次创业很大程度上我还是学习者,也是第一次试探,很多事情我本人做得很不到位。

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这个道理我很明白,但是一旦忙起来就容易忘掉,惭愧。

希望今后的日子更加努力吧!

10.15更新

经历发票报销事件,我现在很难看清楚什么叫做“自私”,什么叫做“帮助”,什么叫做“承担”。经历了人性的阴幽与自保,更让我对与人合作有更高的要求。而这种合作需要在更多的试探性合作基础上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