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年终总结-今年的成长与内耗
今天是2022年的12月15号,星期四,距离今年的正式结束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想趁着最近比较闲的时间好好记录一下我今年的成长与挫折。
那年今日
今年是波折起伏的一年,我在年初由武汉南下深圳,在年底时又由深圳来到美国。今年又完整体会了从学生到创业者再到打工人的身份转变。
年初的时候,我拿到了深圳科创学院的冬令营营员资格,同时我因为种种原因,希望把毕设迁到科创学院来做,这样这个大四下就可以离开团队,到达一个新的环境。现在想来,当时的动机一是寻求新的突破,比如参与自动驾驶相关的项目,探索自己在这方面的兴趣,二是试图让自己距离创业更进一步,挑战自己的潜力,三是换一个新的环境,不让自己过于心累。在深圳的日子,我依旧很迷茫,但是我很感谢那时的好友辛昱呈,我记得我们聊天至深夜很多次,破解了我的很多困惑。我觉得我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重视方向的重要性,有点一蹴而就的奢望,没法静下心来,同时自己过于封闭自我。事实上封闭自我是我从21年年底就开始的,现在的我已经难以想象当时的心境,只觉得痛苦。冬令营过程中,我还是保持着之前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发言讨论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观点,做事的时候比较畏畏缩缩。总之,深谋远虑却缺少行动。冬令营的时候,一位营员跟我说了一句话,“你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句话在今年还会出现很多次)。我觉得并非我想不清楚,而是我“既要又要还要”,以至于忘记排布优先级顺序,显得手足无措。
教训一: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并且明确任务优先级。
后来我顺利拿到一年制学员资格。二月初我又来到深圳。刚开始的时候,我非常担心出国留学offer,基本上每天都会刷邮箱很多次。而一开始的4封拒信也是让我非常无奈和慌张。好在3月之后就陆陆续续收到offer了。说回在科创学院做的项目,一开始我接手的项目是自动驾驶下3D点云地图搭建。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我花了不少的时间学习机器人方向的视频课程,同时我也被其背后的数学有点吓到了。所以我的老毛病又犯了,那就是去一亩三分地和知乎上面搜关于SLAM方向的未来前景等等。到后期我也在搜自动驾驶方向的商业前景。我觉得有商业意识是好的,但是还是要具体事情具体看待,比如说,我现在回看,我发现这不过只是一个创业项目,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完成自动驾驶系统搭建,并且交付给甲方。或者说,这就是一个开头,之后是否在这个方向上创业,甚至是在自动驾驶大领域下选一个小的方向,都是不确定的。一头扎进研报的资料库里面,只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惑和畏惧。而且,目前来说这件事情也并没有完全按照我的规划来进行,最后自动驾驶项目也并非平稳运行。
教训二:区分项目和创业启动,平常心看待自己经手的项目,不要一眼看到底,不要觉得一定能成,也不要觉得一定是这个方向不会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我翻到了当时和王承宁老师交流的笔记,我意识到我真的应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笔记和经历,如果早点深刻意识到老师说的点,恐怕我在今年后半部分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是可以省下来的。其中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自己在调研时候的习惯和方法。
教训三:与王承宁老师交流,详细见心潮涌动篇“2.12和王承宁老师交流”。
到四月中旬的时候,我就有点不耐烦了,一方面当时对智能驾驶实验室的方向有点不满,同时我也想去尝试一下ToC的创业思路,所以我决定加入椅子组,这就是我后半年的故事。一开始进椅子组的时候,我领到的任务是医学相关的,比如研究椅背和肩胛提肌的关联(万万没想到,年底的时候我肩胛提肌竟然非常痛,看来早有预示)。后来德智跟我说,建议我不要过于专注于医学,因为不是自己专业相关,学习起来非常慢,而是应该阅读已有的椅子和医学相关的论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放弃第一性原理的做法,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后来,我的工作更多集中在调研市面现有椅子上,我们认识了迪哥,去了第二树,买了椅子。再之后,我们开始进入demo研发阶段,我负责的部分是嵌入式芯片电控开发。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回华科参加毕业典礼,刘玉老师邀请我给团队和点石创校的同学做关于深圳科创学院的分享,可以说由于没有提前准备,我做得非常糟糕。那时候我就在反思,我在深圳科创学院真的学到东西了吗?还是我只是在混日子,等到出国的那一天呢?现在想来,不免有点悲伤,如果再经历一次的话,我希望我能全力以赴,不要被自己之后会出国的想法所困扰。因为出国后的日子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好,我甚至怀念那个深圳的夏日。
教训四:在有条件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以后发生的事情所羁绊,而是应该全力以赴,可以做好事情,可以提升自己,因为未来不可预期。
七月份和八月份是我们集中力量开发椅子第二代demo的日子,我的主要工作还是电机控制。值得提到的是,我们组的组长由魏雨飞换成了朱德智,由此引发了后续很多的事情。我记得有两次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候,第一次是7.18,在我们毕业晚会结束后我们熬夜开组会,讨论小组未来发展,当时我们觉得文庆的定位不是非常明确,同时雨飞想讨论股权的事情,因为他觉得他前半年的工作值得被记录,但是现场的我们并不是非常想讨论股权的事情。第二次是8.17,距离我和雨飞快要离开科创学院的时候,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史诗级会议,可以说这次会议基本上把我们组的内部稳定性破坏了。会议一开始是讨论专利署名的问题,雨飞和德智都想要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他们为了争自己的付出吵得不可开交,拼命证明自己在椅子组的付出更大。雨飞后来提出要举手表决,我没有同意,我觉得这不是表决可以解决的。第二件事是股权划分问题,德智给出了一种很不合理的划分方法,我们都有点心凉。最后会议不欢而散。在第二天的早上,我找到了显亮老师说明了情况,显亮老师说学院一直都知道我们组内部矛盾比较大,并且他也不希望我和雨飞在未来以一种兼职的身份参与,而是应该直接退出,在完成学业之后再回来重新组队。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决定离开这个队伍。
教训五:团队内部人员的矛盾比项目上遇到的困难更加重要,事情是人办的,如果人不能团结合作,那事情就办不成。一个团队的组建是很需要智慧和品性的,领头非常关键。
除此以外,我们在七月八月还迎来了王辰、唐晨阳、汪维康、李宇涵和郑旭飞,人员出出进进,也比较影响组内的团结。我觉得项目组在初期不应该有太多的人员调动,否则组内不够稳定。
然后就是九月了。我来到了美国。来美国之后很多事情都很新鲜,但同时我的社恐也比较严重,因为英语不好,事实上我并没有太接触新朋友。至此我又回到了学生身份,并且要面临寻找第二年暑期实习的压力。从九月份开始,我陆陆续续经历了对于如何平衡自己创业的想法、刷LeetCode、选SDE还是MLE等等的思考和抉择,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现在可以让自己安心刷题找工。同时,我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我个人觉得我的同学并没有非常努力,水平也不是很高,我上的课程也不是非常有难度,同时学院也不允许我们选太多无关的课程,一度让我觉得非常难受。以及我也在思考未来是否留美等等问题。总之后四个月的时间,我又一次回到了起点,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经历过,和大家一样,平平无奇。当然,这也是一件好事,现在我不会想着一夜暴富,不会想着押中某一个赛道。现在的我会珍惜日常生活,珍惜自己还年轻的日子,现在的我渴望获得内心的自洽,希望健身能改变身体,希望冥想能够改变心理,给我多一些成长和完善。我又开始努力地提升自己,也不再为了业绩影响自己的身体。
教训六:在美国的日子给我了更多达到内心平静自洽的机会。
最后,我还是没能在这个学期找到暑期实习,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环境确实不好,另一方面也还是我比较懒惰以及没有找到真正的窍门。我相信,准备充分之后一定是可以找到实习或者全职的。
这就是我22岁的故事。多么曲折离奇,多么光怪陆离。当然我最想说的是感谢路途中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回想起来,我发现是大家的帮助和理解助我度过了这一整年。至于明年会发生什么,那没人会知道。我只想抱着一颗纯粹善良的心去面对。
心潮涌动
以下部分摘自本人印象笔记,引号内为引言,破折号后为日期及标题。坦白说,当我重新整理这一年的笔记的时候,我非常感动,感动于自己心态的成长和认知上的变化,以至于我甚至有点难以理解这竟然是曾经的我。
“我觉得需要意识到的是走出校园后,普遍意义上的努力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重要性程度,新的规则是:认知=心态>选择>努力”——1.1新年开篇
“不要患得患失,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选好自己的方向,搭建好自己的护城河,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提升自己上面。”——1.6切莫患得患失
“对于未知的2022年,我觉得需要明确以下内容:停止内耗,及时把自己的焦虑记录下来并封存。拒绝幻想,用科学系统的方式深入工作。学会放松,给予自己应有的假期和娱乐。善待他人,建立自己健壮的朋友圈。勇于探索,放弃定义尽可能经历。”——2.5阶段性总结+新年期望
“我觉得社会的混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的矛盾和焦虑,我要做的是系统、冷静、科学地去分析这些产业,而不是被大脑里繁杂的焦虑所裹挟。每个人都有矛盾和迷茫的时候,我唯一能做的是相信自己,给予自己更多的鼓励和支持”——2.7焦虑
“我应该意识到这种焦虑已经在我的身上徘徊很久很久了。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担心押错行业,我担心错过风口。所以我难以做出最佳的决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搜集更多的数据。但是,但是,但是。更多不代表更好,更多仅仅是更多,更多意味着消耗我更多的精力和情绪”——2.7焦虑
“想着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苛求做好的事情”——2.7关于未来
“我突然觉得人与人的差距居然如此之大,我想到这里,我就下定决心,我未来的事业有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那就是“科技向善”。我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和周围的人,这就是未来事业的目标。”——2.9科技向善
“不要盲从是我的优点,但是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更重要的支撑点”——2.11安心
“我也只能选择再进行一次自我剖析,仔细分析一下“我自己”:首先,封闭自我。其次,害怕失败。第三,缺乏实践。第四,顾虑太多。第五,丧失兴趣。”——2.12自我剖析
“王承宁老师跟我说的观点包括:促进有效思考和调查结合;在调研的时候记录完整的逻辑链条;在调研的时候需要辩证性地吸收(关注同一背景的人的结论);在调研的时候需要多关注facts而不是opinions;积极实践,先广度优先搜索再深度优先搜索;减低行业与行业之间隔阂的预期;保持自己的兴趣点,提高灵敏度;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博士五年,博士所学的知识也只用了五年);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2.12和王承宁老师交流
“中午的时候我还和辛昱呈以及林煜楷交流了一下,我发现现在对我来说做一个复盘非常重要了。我发现之前一直没有从个人需求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创业方向。所以我思考的选择都是比较虚的。因此我之后还要更加贴近现实一点地去分析自己的思考”——3.5第一个offer
“最重要的还是视野,这是一笔无限的财富,也是打破焦虑的核心要义”——3.19关于考研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真的改变了,这是我无比强烈的感受到的,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改变欲望。首先,我觉得自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真的不必按照社会提供给我的方法活着。其次,我希望未来自己可以更多地扩宽自己的视野。然后,我应该打破自己的心理防御,从变得开朗开始,从变得更加主动开始。还有,我可以更加从多个维度去思考问题。最后,我相信我可以变得更好,也值得变得更好。”——3.19开心
“我觉得我担心自己的沉默成本太高了,但是我还是觉得,与其选一个最最正确的道路,不如把自己选择的道路走好。”——3.31近期信息收集与汇总
“今晚的时候我和显亮老师聊了一下,他说学院这边支持学生做任何决定,我觉得特别感动,我感受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这是许久没有的感觉”——4.6学院及OFFER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提高人们生活、工作的效率(在需要提高的时候或者必要的时候)”——4.9关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我觉得人还是要创造社会价值的,需要留下点东西,这是我最希望做到的事情”——4.9人生的道路与个人的价值
“我觉得我最近遇到的问题,一方面就是我比较着急了,另一方面就是我太在意天花板了,我现在觉得自己还躺在地上呢,从0开始就不要问达到100是什么状态,先从0开始走,走到1,走到2,慢慢试探。我觉得这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4.11不是为了多而是为了深
“我觉得很真实,就是要跳脱出自己的舒适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现在在算法这条路上已经走得非常熟悉了,路径依赖已经完全成熟了,所以我会觉得这种生活有点寡淡”——4.17换一种工作方式
“我刚才订了去美国的机票,这一瞬间我非常想哭。我好像真的没有从心理做好准备。我觉得我好像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这些让我觉得孤独和焦虑”——5.3想哭
“昨天和wyf聊天,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可以说是想象力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创业者思维和投资者思维的细微差别。比如面对半导体可以导热的现象,有一种思路是直接思考半导体导热能用于什么场景,就比如说我,而如果我想了一段时间没有想到合适的场景,我就会放弃这个方向。但是还有一种思维,面对半导体导热的现象,意识到半导体的这个性能很有价值,进而深入研究其原理,或者是研究半导体的本质,在深入了解后再评判是否有合适的应用场景,或者在了解的同时有可能发现别的性质。对我来说,有合适的应用场景实在是太重要了,这种思路是没错的,但是做事情不能着急,应该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而不是从现象出发。”——8.25创业
“我觉得我需要搞清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比如:我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我的商业模式会是什么,我面对的市场会在哪里,我大概倾向的领域是什么,我需要多少启动资金以及后续融资手段。同时,想清楚自己在这条路上需要哪些核心竞争力,全方位地展开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在一个道路选择上犹豫纠结过多”——8.26最近关于创业的思考
“首先最大的收益就是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急功近利并且自己正在修改自己的认知,自己也在朝着正确的方向改变。然后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找人方面还是有一些薄弱的,希望自己未来可以改变。最后我也渐渐意识到自己还是应该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短期内没有回报,但是长远看还是有机会有应用价值的。”——8.27和魏雨飞讨论
“我现在倒觉得真的要学会放空了,不要太沉迷于过于的经历,在当下的时间就要做当下的事情,把握住机会吧”——9.9放平心态
“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生很难,而且我很能体会到他们(B站UP主)的痛苦,如果我做的工作可以解决他们的痛苦,那我会很快乐”——9.14摆烂
“没必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即使自己有独特的就业选择,也要理性地看待。这只是自己的一次赌局罢了,而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9.15回归普通
“现在想来,手头的东西需要珍惜,无论是权利还是‘主人翁’意识还是机会,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9.20新的开始
“不要眼高手低是对我现在最好的阐述”——9.25最近的反思
“如果要创业,既不是对某一种技术有很深的了解,也不是说自己管理了多少人。而是自己对一个行业吃透了,知道这个行业的运行逻辑,并且熟悉这个行业的人,如果需要数据和资料知道从哪里获得。同时自己有办法带动足够的人一起做事情”——9.30月底总结
“我应该做的也是在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尽可能扎进去,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再出来创业”——10.5学习&创业
“自己也要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太苛求于外界的反馈,要寻求自己内心的自洽。”——11.20第八周周总结
“有的时候我会想,人生只有这么一次,不管我在做什么(读书或者工作),时间总是在流逝的”——11.24感恩节的觉醒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希望之后能有限制地关注事情进展,多做一些深入性的思考,而不是被焦虑和困惑所围绕”——11.27沉寂
从今年年初的话术体系里,我谈到最多的词就是“迷茫”与“焦虑”,在这背后是因为我社会经验不足,担心失败,对自己的第一次尝试预期过高同时不敢承担后果导致的。而结果就是我没有从自己内心出发去选择方向,而是从比较虚拟以及逻辑化的角度出发思考未来发展。这样的后果有两个,一是自己患得患失,二是自己更多以投资者心态做事而不是以创业者心态做事。
到了后来,我的“急功近利”也表现明显,主要体现在处在道路起跑线的时候就会思考道路终点的情况,过于注重天花板而忽视人在运动中的主观性。
今年后半期的时候,“自洽”又变成了我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的我比较注重外驱力,包括鲜花和掌声,但是在没有反馈的日子里,我也需要更多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感恩节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活法应该由自己来定义,而不是被社会裹挟。
总之,今年真的是心态变化非常大,成长速度最快的一年。相比较去年而言,今年走出校园,少了很多管理约束,心态上更倾向于自我。而同时自己也对创业燃起了巨大的期望,只可惜自己对成功的渴求过于强大,压得自己喘不过气,在内耗中浪费了不少精力。
最后谈谈我现在的心态和情绪。来美国之后,自己心态还是发生一定变化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急功近利,开始体验生活,懂得慢慢进步。我也很难描述我现在的这种想法是否有一些躺平的迹象,但是我却实实在在地减少了自己很多的内耗。比如,我之前在发呆的时候大脑会想很多东西,而当我了解到冥想的原理的时候,我在走路、吃饭的时候,大脑不会再拼命占用CPU去思考问题或者去预定计划。而是,彻底的放空,让自己体会做每件事情的真实感受。我想这就是我爸说的玩的时候不想学习以及学习的时候不想玩吧。
朋友们啊
今年是我走出阴影的一年。事实上,当我写本文的时候,我才发现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竟然是如此的封闭自我,现在看起来哭笑不得。关于这件事情,我觉得从历史经验上说,“全力以赴,麻痹自我”并不能给我带来很好的结果。参考高考和申请的结果,我都觉得没有那么幸运。因此,在年底的时刻,我突然发现有朋友的陪伴和交流,反而是更好的生活方式。
今年我交往的朋友可以说非常多,他们包括两种,一种是生活中的朋友,另一种是B站上的UP主。
生活中的朋友里,我最想提及的有三个同学,他们分别是辛昱呈、林煜楷和魏雨飞。
在跟辛昱呈交流时,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安心,他跟我说“我觉得有些想要实现的目标总是会实现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这句话是他在跟我提及买房问题时提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阿Q精神吧。但是我想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把时间线拉长的做法。确实,生活很漫长,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着急去完成每一项任务,目标是用来仰望的,而不是总是时时刻刻挂在心上。而且一直觉得说实现小目标后就可以放松了,但是真的如此吗?还是要学会平衡生活和工作,珍惜每一分一秒。
在和林煜楷交流时,我觉得值得铭记的是感受到发自内心做事和被人驱使做事的区别。我犹记得有一次和他谈到我在团队做的一些让我困扰的事情。后来他跟我讲了他在组织校内水上清洁船项目时的着急和主动。从他的身上,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发自内心做事和主动承担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与在团队被动做很多事情所不能比拟的。
在和魏雨飞交流合作时,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坦诚”的理解。说实话,我之前不理解什么是坦诚,我觉得对人为善本身是崇尚中庸的人应该做到的。但是他跟我说,明辩对错,直白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就是对人坦诚的做法。这一点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的,相比于之前很大情绪和想法憋在心里,我现在更加觉得积极寻求沟通的渠道和方法是更好的。
除了在深圳科创学院认识的三位好友,我今年可以说是看B站最多的一年,很多UP主虽然互不认识,但是却给了我很多知识或者精神上的支柱,就让我列出他们的B站id吧:
音乐区:绯绯Feifei、Piano莱特、BiBiPiano、静哔哔哔哔、樱萍Apple、蓝调口琴网、张小只ya
舞蹈区:反白嫖艺术家、仙女110
生活区:那些无名之辈、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二狗App-单身青年故事、网吧大神小先先、夏秋寒的Vlog、意大利豹、成溪的试验田、好想拥抱2022
知识区:一只萧包子、白子玄、蓝白argentina、小Lin说、李自然说、课代表立正
娱乐区:四郎讲棋、徐云流浪中国、小缸和阿灿、何胜0423
工作区:初代椅烧颜迪
健身区:我是上雅
所以,今年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很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
年度总结
今年的年度总结首先需要提到的一点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可以说今年的知识获取并没有达到往年的平均速度,我觉得主要原因是自己花了更多的时间在除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同时自己对已学习的知识也没有及时的整理和复盘。但是我现在也能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因为除了知识以外,能力和智慧也是生活所必备的。包括在未来,我都不觉得自己能有很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上来(可能在离开学校后更是如此),因此我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完善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习惯和方法,提到单位时间产出,要丰富并且武装自己的知识库。
第二点需要提到的是内耗。我想到年底这个时间了,我也大概能够想明白了,内耗貌似真的不能带给我任何东西,大脑空转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因为我印象里除了之前想出过“EPAD”的标题,除此以外我真的就不太有印象我在漫长的遐想中到底想出了什么。同时我认为控制大脑不瞎想的好处是实现类似冥想的效果。因此,我现在更倾向于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就只考虑这件事情,忽略其他事情。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智慧。
最后一点需要提到的是自律。我之前也提到了,今年看的B站实在是太多了,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没有之前的升学压力(但是你有找工压力呀喂),同时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缺少了之前的自律。现在我会觉得自律真的不是说规划自己一天应该看多少视频,或者一次看多久,而是一种有节制性的控制。比如说我想看的时候,那就大大方方去看,但是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收心,保证自己的计划的完成。自律这件事情是我需要持续修行的一件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够重视这件事情。
总之,今年是缺少成就的一年,也是自己转向的一年。从以成就和对未来的恐惧驱动,到对当下的珍惜和热爱,以及对自己人生优化的期待驱动。我觉得一定时间的平缓更加有助于我放平心态,给自己更多的能量。
今年基本上就是这样了,2022过去了,我很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