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职场新人对工作一年的期望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总结在阿里工作整七个月的感想和收获。总的来说,我对刚入职的landing感受还不错。至少自己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是相对平衡的。同时,我细细一琢磨,在之后的工作里我需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于是本文诞生了。
起因源于知乎的一篇帖子,参考下文。我目前就是文中工作1-3年的状态,责任感不强,想的是个人目标和成长,没有太多的主动性。
我需要成长的目标方向是工作3-5年,甚至是5-10年的状态,保证任务有效完成,同时想着把事情做好,提高上限。
一般来说,认知水平与年龄呈现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
- 大学生:是教条的、自我中心的、不切实际的。想的是怎么玩儿,不盯就玩。
- 工作 1-3 年:是教条的、盲从的、不负责任的。想的是个人目标,比如怎么成长,不催不做。
- 工作 3-5 年:是教条的、有想法的、有责任的。想的是怎么把工作完成,达到下限。
- 工作 5-10 年:是有想法的、有责任的、愿意带动其他人的。想的是怎么把事情做好,达到上限。
- 工作 10-15 年:是有主张、有规划、有原则、面向结果的。想的是怎么让事情的价值展现出来,价值层次。
- 工作 15 年以上:是有理想、有手段、有格局、有涵养的。想的是怎么让各方共赢,经营层次。
我个人分析了前半年的工作得失,觉得之后的工作重心应该向着下方几个点展开,分别为独立自主地完成组织的工作,增强对自己工作成果以及整个小组负责产品的责任意识,最后是继续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型。
独立自主完成
上半年虽然我觉得自己没有闹出太多线上事故,但是还是有一些方案设计需要同事进行查漏补缺。我希望自己未来出技术方案或者具体编码时可以更加高质量,尽量减少事故率。同时我觉得前半年自己的产品意识有一些薄弱,设计的一些方案存在和PD反复解释以及返工的情况,我希望下半年可以稍微了解一下产品设计的思路,尽量站在产品的视角做一些决策,减少沟通成本。
增强责任意识
刚入职时,我对自己负责产品的ownership是比较低的;目前随着自己负责scope的扩大,以及自己的工作将更加独立,我需要再增强一些自己的责任意识。以软件工程的“高可用”、“高性能”和“高可扩展”标准为例,我的工作也需要达到高可用(不能出错),高性能(高效完成)以及高可扩展(清晰优雅,与同事兼容)。
完善心智模型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学习后,我下半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学习的内容除了技术知识以外,我希望可以扩展和深化一些心智模型,比如同事们经常提到的“金字塔原理”,我最近在学的“博弈论”,以及我比较喜欢的毛选里的“辩证法”。实话说,在我没有进公司的时候,我隐隐约约觉得自己认识世界是比较浅显的,在我真正工作并且浅尝得失后,我发现掌握一套准确有效的心智模型以及思维模式对工作很有帮助。
希望S2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