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创业半年收获
从2月4号来到深圳,到今天8月21号已经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这半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间了,遇到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情。在今天我想抽时间把它记录下来,希望对未来的我有一些帮助吧。
首先谈几个词吧,兴趣爱好、技术热点、用户痛点、商业模式、合作伙伴、人品性格。这几个词基本上贯穿了我这半年思考的内容,很明显我还处在创业的早期阶段,让我来一一解读一下。首先,我在考虑的是创业到底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比如我对于操作系统的热爱),还是从技术热点出发(比如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探索),还是从用户痛点出发(比如关注久坐人群的腰痛问题)。我越来越觉得能把这三件事情融合为一件事情是多么得困难,亦或是多么得伟大。当然,我觉得经历了半年的探索,我唯一不变的思路是,探寻我到底要做什么,我能坚持多久,我有多大胜算。目前来说,我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觉得应该换一种思路,那就是去尝试。比如关注一些和我有相同兴趣爱好的UP主,去尝试复刻他们的项目,从中学习新的知识以及锻炼自己的手感。或者说干脆点学习一些网络上的公开课程。记住,记住,记住,你不要急着成功,欲速则不达。在这半年里,急于成功的我更多得是感受到技术的不成熟以及方案的不规范,这显然是更加低效的。所以,先接触,不要排斥,要学会学习,要记录自己的成长关键,把学习排在第一位。
总的来说,我觉得创业还是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具体一点就是“能做的,想做的,该做的”,把这件事情想通就好了。当然,技术热点和用户痛点也是要参考的,我希望兴趣爱好方面更加底层一点,或者说学习一些通用的技术,打造自己的技术壁垒和学习方式。
但是,这又回到了商业模式的问题,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既能满足我的热爱,又能达到市场的预期呢?我觉得思路还是打开一点,虽然说我想做C端创业,但是也可以考虑考虑服务业之类的,不要一开始就限定在什么产品上面,这样给自己的压力未免太大了。我姑且觉得自己在创业的前三条比较明确了,但是商业模式是我刚刚接触,非常不了解的事物,我希望可以多看一些书籍去加深这方面的思考和领悟。
在合作伙伴方面,我也渐渐明确了我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我觉得第一条就是成熟,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知道自己大概想要什么,希望争取什么,可以放弃什么,能不能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或者是如何和别人合作等等。我觉得,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心智比较成熟,如果和心智不成熟的人合作,效率非常低,而且瞻前顾后(我也曾经这样),影响项目进度。第二条,也是我目前在学习的一种沟通方式,那就是坦诚。实话说这种沟通方式并不是很多人能够驾驭的,它是非常考验分寸的一件事情。对待合作伙伴,既需要比对朋友的要求更高,又需要有足够的真诚和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双方信任的基础。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目前来说,我在待人方面做不到太坦诚,我没有掌握一种和人很好沟通缺点或者和人争执的模式。这是不太好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这样的事情发生。
更新:0829一周过去
最近发生的事情很快也很多,我也快要到临近出国的时间了,是时候再总结一下了。
今天我一直在看kickstarter上面众筹的产品,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于创业做产品的热情。我觉得众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情,它可以将创新和创业的速度加快,将概念性产品快速落地,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加入到这份事业中去。
同时我发现众筹成功的产品,尤其是高用户关注度的产品,往往都是非常讲究设计思维的,简单说就是从用户痛点出发,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打动用户。因此,从这个维度看,自己在思考产品形态和功能的时候,还是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
事实上,这可能是一次自我反思,看了这么多的众筹产品,我难免对自己的产品思考能力产生了一些怀疑,我着实觉得自己在产品构思方面存在一些弱点,比如较少想出有价值的产品,这让我觉得有一些难堪。所以未来在构思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用户,同时找到有较强产品力的合伙人一起合作。
同时我现在会觉得,凡事不要着急,一点点从身边的事情开始做,创业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还是要放下自己着急的内心,安心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主。
创业真的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说实话天天想着这件事情也没什么用,不如把手头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