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我在网上搜索时偶然看见了一个博客,这个博主是83年生人,过去为全职程序员,现在是在线课程的老师,自己有创业公司。博主对个人成长、技术发展和社会商业等等话题都有涉及。我看完之后非常感动,觉得遇到了一位叛逆张扬的人,因此想借此机会记录下来我的收获。

第一个重大收获:在行业内找到自己的偶像

(参考http://happypeter.github.io/happycasts-meetup.html、http://happypeter.github.io/role-model.html)

博主提到对于一个人职业规划很有帮助的是在本行业内找到一个偶像级人物,他需要对世界做出很大贡献、对日常工作有指导意义以及成名就在最近几年。如果在业务领域内找不到偶像,建议立马辞职转行,因为一个行业在刚刚兴起的时候一定是有偶像的。

作者就提到自己的一些偶像,在刚成为程序员的时候他的偶像是自由软件领域的大牛Richard Stallman,他认为自由软件提倡的博爱共享精神令他非常震惊。在工作时,他的偶像是Linus Torvalds,Linus曾说过Linux的成功在于每个人是自私的,而在公开透明的规则下成为了一种平衡。创业后,他的偶像是RubyOnRails 之父DHH,因为他是一位草根创业者,对他的指导性意义更强。

我觉得他的总结非常到位,人在找不清楚自己定位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榜样,这样才能指明自己前进的方向。对我来说,我可以回顾一下我自己认为的榜样是什么样的人。(思考一分钟)我会认为我的偶像是一个群体,那就是MIUI系统,因为这是第一次打开我操作系统DIY的地方。包括我之后也对电脑操作系统刷机很感兴趣,我觉得我的倾慕来自于基于现实规则的打破,并且找到符合我心目中对美的定义。

第二个重大收获:对于自身价值和定位的审视

(参考http://happypeter.github.io/inner-power.html、http://happypeter.github.io/learn-by-making.html)

博主提到“完美的情况是这样:学习一个富有创作力的技能,例如编程或是美工设计,然后去试着做一些有意思的项目”。我觉得这句话让我非常惊喜,因为这正好符合团队提倡的干中学的理念。只学不干容易掌握的都是空中楼阁。事实上,我前段时间正好花了接近两周的时间过了一遍计算机底层内存以及Linux内核中内存管理相关的知识,学习的方法主要是看书,事实上,我觉得两周过去了,自己所收获的内容并不多,也不扎实。究其本质,还是我过于看重知识点的全覆盖,或者说白一点就是把所有页码过一遍,而不追求实际的掌握。我觉得这是非常不正确而且也是非常低效的。“知识本身是一文不值的,重要的是真功夫。”我觉得我应该把学习的东西用上,找一些实际的项目去学习和上手,帮助自己掌握和巩固知识。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的时候学习方法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写博客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比如定期回顾做好总结等等。

所以说,对于自身价值和定位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并不一定是懂得多少知识就对社会有什么价值,而应该是利用知识实现了哪些工作才能对社会创造价值。

第三个重大收获:什么样的公司最赚钱

(参考http://happypeter.github.io/money.html

博主认为最赚钱的公司要遵循四个原则:

  1. 要有控制标准的能力。
  2. 要基于标准构建网络。
  3. 要构建的是完全开放的技术体系。
  4. 独裁地位靠的不是耍流氓,而是通过迭代标准的能力,靠的是硬实力。

第一点提到的标准指的是“可以代码化描述的细节”,博主举了特斯拉进入中国通过单一品类形成足够的订货量实现供应链标准化的例子,以此说明标准化的公司在行业内可以实现更大利润率。或者说标准化公司赢者通吃的模式。

第三点提到的开放技术体系指的是“善意的独裁”,善意指的是劳动成果会分享给任何人使用,同时标准开放因此每个人有发布自己的工作的权利,同时大家会用脚投票,选出最合适的方案。同时,独裁者的存在也保证了项目的思路连贯性。

第四个重大收获:不要工作,要加入趋势

(参考http://happypeter.github.io/cult.html)

Ycombinator 的创始人 Paul Graham说

A secret for discovering great things: look for things that are said to have a “cult” following.

博主的解释是一个Cult就是为了达成一个伟大创新而形成的全球共识。一个Cult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为全人类谋福利的愿景。人们之所以会热爱一个Cult,并不是源于宗教般的迷信,而是源于理性的推演。并且博主还提到世界上真正值钱的东西就是共识,最值钱的是全球性的共识。

博主对于创业的态度是,如果想创业,不应该去做一个简单的红海项目,而是要去做一些非常创新性的项目,同时不要想着自己在很小的时候赚钱,而是要期待被大公司收购,或者拿到投资,自己做大。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非常理想主义的想法,其实与之前科创学院提倡的从用户痛点出发的务实主义不太一样。但是我发现这种做法的境界更高一点,是一种投资型创业的思路。

一点总结

其实我第一次点开这个博主的博客,看到他讲得是为什么他放弃学习Linux内核的故事,令最近正在学习Linux内核原理的我有一些寒心。当然我现在自己说得过去啦,毕竟自己是在准备一家公司的实习嘛,总还是要尽量让自己的知识水平线达到公司要求的。同时Linux操作系统也是我一直以来很好奇的东西,并不会一直强迫自己去学习。

从看这位博主第一篇博客开始,我就发现他的叛逆以及思维的独特性。在这样的驱使下,我一口气看完了他博客里几乎所有的文章。其实我看到了一个不断在调整自己路线,不断在学习,不断在总结的人。他从Linux开始进入程序员行列,然后接触Web开放,在接下来是区块链。这些技术的深入和切换貌似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困扰。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在社会极大分工的背景下,我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还是不要太局限在某几个技术或者某一些特定场景。一方面这样会让自己的路走得特别窄,另一方面我觉得学久了也很无聊。所以自己正好在切换方向的过程中,那就大胆一点,没有什么好顾虑的。毕竟自己之后到底做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多把内功打好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最后,我觉得博主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令我敬佩,事实上我也应该重视起来,学习不要仅仅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而是要总结出自己的收获和见解,这样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