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四场谈话和一篇帖子-对中美和现在世界的认知
今天,我陆陆续续和四个人进行了谈话,他们分别是wjw学长、zrx同学、wzk同学和我妈,以及我在晚上看了一些一亩三分地的帖子。
其实聊完还是挺有感触的,大家想法都相差很多,当然最后给了我一些启发,也让我不那么焦虑了。
我简单陈述一下大家的观点。
wjw学长现在在上海的一家美企中小厂做研发工作,据他看起来现在市场环境很不好,而且不仅仅是数字不好,更是数字背后的逻辑不好——看空中国经济,有重大风险。他感受到的是很多朋友同学都很迷茫,失去了曾经稳定的感觉,有一些经历了上海封控,现在想出国。他所在的厂招不到合适的人,来的人水平一般。同时他认为现在几个科技的发展,比如AI、VR、机器人都是小波动,还不到大发展的阶段。最后他有想去读博,做科研的想法。
zrx同学作为UCLA本硕,马上要回国入职蔚来担任产品经理。相对而言,他觉得中国经济虽然不如十几年前发展那么快,但是现在更加强调独立自研,支持国货,这在十几年前是根本想不到的(至少在新能源车领域)。他觉得国家经过很长时间的挣扎,终于走出了一个发展有前景、市场站得住的新能源车赛道,并且希望自己未来能长期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展。
wzk同学在KTH读硕接近尾声,但是申请KTH博士失利,同时现在不在考虑申请网络安全方面的博士,希望申请网络架构或者物联网应用等方向的博士。他对现在和十年前并没有明确的好恶之分,他觉得一代人能抓住一代人的机会。同时他说感觉现在自己不会关注非常长远的计划,只关注进1年的计划。他不考虑毕业直接回国内工作,因为感觉自己没有优势,同时也没有国内的人脉,还是希望先把博士读出来再考虑。
我妈跟我谈了谈国内尤其是杭州(哈哈)的互联网企业,她觉得在本地找一份工作就很好,机会多,离家近。她谈到回看创业路,一是要找到自己本行,不能跨行创业,不然盈利非常困难,二是她提到现在(一些领域的)创业成本也确实高,场地、设备、人工都需要成本,一年打底100万。
PS:写到这里,我都没法总结上面四段对话,感觉聊得太散了。当然,核心宗旨是,中国经济发展还能不能复苏,市场好不好有没有活力。
对于我现在来说,我还是希望不要这么快回到一个“通缩”的市场,因为太折磨心态了。通缩导致的青年失业率高,就是日本90年代的缩影。我个人觉得现阶段回到一个市场没有信心的地方是会拖垮我的职业发展的。相对而言,美国处在通胀的阶段,居民失业率低。当然美国有美国的问题,比如债务还账压力过大,之后可能会再次市场崩溃。以及现在利率过高,科技公司都不借钱了,自然也不会扩招。
总的来说,确实现在市场没有十年前好了,那个稳定、钱多、机会多、关系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国际关系紧张,机会少,市场遇冷,我觉得这个时代是危险系数很高的时代。因此我现在愿意踏踏实实打工,我希望能积累一些经验,以给未来的发展铺路。
对于未来,降低预期也许也是一种锻炼。并不是只有蓬勃发展的时代可以锻炼人,有的时候冰窖也可以让人慢慢积累经验和能力,也许也是一种锻炼呢。
结语:一个时代真正过去的时候,就是它被美化的时候。我们都回不到过去了,但是不代表我们不能迎接一个新的未来。生活总没有想得那么糟糕,经验和体验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