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生活和朋友
说老实话,我时时就会感慨生活的忙碌和朋友的缺乏,我想我应该多探索一下生活的丰富性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首先我觉得我不缺合作的队友(当然也看情况),因为本科在团队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队友,我觉得我是有足够的号召力和信服度去组织一个团队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觉得真正懂我以及可以给我帮助的朋友还是稍微有点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过于清高,或者与朋友维系关系太少导致的。不过,也许我对于这种朋友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是思想相对稳定以及品行达标。对于我大部分朋友而言,能给我的指导和帮助还稍微浅了一点,我觉得我需要主动寻求大我2-3岁的人的建议。在美国这一年,Jerry确实是达到了我的标准,我觉得是非常难得的舍友兼朋友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只能说我比较早熟。但是另一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我不是一个多边形的人格,对我来说,工作或者学习方向是我的长板,但是其他方向比如生活、娱乐、感情等方面是我的大短板
以前我觉得有工作这个长板就够了,但是我渐渐认识到其他朋友,他们在取得事业上的一定成功(也许也是我能达到的天花板)之后,纷纷陷入事业困境,想要深挖某一个方向,又犹犹豫豫的。而且给我的感觉是,他们貌似在生活上并没有非常平 ...
0822无题
总觉得自己心态变老了
听老歌会感动,看大学生拍的网剧会感动,感觉自己蹉跎很久却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自己也对很多东西看淡了
不过貌似也没有那么老,遇到什么事情还是会一如既往得着急,提前计划还是会一如既往得混乱和仓促
真希望自己可以休息几天,躺着,听听音乐🎵
什么是人生呀?
peace
PS:不行,感觉今天好丧啊。感受到了ylp传递的找工焦虑,不能这样,还是要振作起来。
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吧,让自己有一点成长。加油!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0820经历
“用你的上半辈子去经历别人没有经历的,用你的下半辈子去经历别人正在经历的。”——《毛骗》
最近在看《毛骗》,这句话让我挺意外的,也让我受益良多。
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出去闯,要多出去经历人生,寻找机遇,寻找缘分,寻找自我。等到年纪大了就会慢慢稳定下来,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加从容地过着日子。
我在听《蒋勋细说红楼梦》的时候,蒋勋老师说年轻的时候如果压抑自己,让自己感受不到青春,那等年纪大了突然回想起来,开始感受青春,那会导致的后果是绝望的。比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年轻的时候一直东征西战,让自己当上了皇帝,但是却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突然感慨这一辈子都没有为爱疯狂过,于是在他看到杨贵妃后就疯狂地爱上了杨贵妃。而这一爱也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所以蒋勋说,人要自然地经历人生,人要活得自洽。我觉得很有道理。
回想起来,很多东西也都是虚名而已,人还是要关注于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0819接受现实的人生
说实话挺感慨的,最近这两天在看《毛骗》,惊异于这一群10年左右的大学生。
想想他们那个时候也就是24岁呀,大学刚刚毕业,拍出这么棒的网剧。
有的时候我也会回想,我是不是把自己的大学过得太快了一点,现在让我回想大学的时光,我感觉我真的忘记很多了,我只记得大三开始的事情,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几乎不记得了。
哎,刚刚毕业一年,我才意识到,原来大学时光真的是最最快乐的日子,如果让我再回去过一遍大学,我绝对不会过得这么卷。
真心希望自己珍惜当下的生活,让自己快乐一点!
🦙
0818四场谈话和一篇帖子-对中美和现在世界的认知
今天,我陆陆续续和四个人进行了谈话,他们分别是wjw学长、zrx同学、wzk同学和我妈,以及我在晚上看了一些一亩三分地的帖子。
其实聊完还是挺有感触的,大家想法都相差很多,当然最后给了我一些启发,也让我不那么焦虑了。
我简单陈述一下大家的观点。
wjw学长现在在上海的一家美企中小厂做研发工作,据他看起来现在市场环境很不好,而且不仅仅是数字不好,更是数字背后的逻辑不好——看空中国经济,有重大风险。他感受到的是很多朋友同学都很迷茫,失去了曾经稳定的感觉,有一些经历了上海封控,现在想出国。他所在的厂招不到合适的人,来的人水平一般。同时他认为现在几个科技的发展,比如AI、VR、机器人都是小波动,还不到大发展的阶段。最后他有想去读博,做科研的想法。
zrx同学作为UCLA本硕,马上要回国入职蔚来担任产品经理。相对而言,他觉得中国经济虽然不如十几年前发展那么快,但是现在更加强调独立自研,支持国货,这在十几年前是根本想不到的(至少在新能源车领域)。他觉得国家经过很长时间的挣扎,终于走出了一个发展有前景、市场站得住的新能源车赛道,并且希望自己未来能长期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展。
wzk同学在KTH读硕接近尾 ...
0817回到过去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感觉一股无形的压力,或是因为找工作的压力,让我总是想回到过去。
我想回到2010-2013年左右,在那个诞生了《毛骗》《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的时代,在那个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在那个中国GDP还保持相对中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那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时代。
我喜欢那个时代的纯粹,简单甚至有些草根。我希望那个朝气蓬勃的感觉。
可是现在一切都没有了,刚毕业就活在非常难以找工作、竞争内卷、互联网泡沫破碎,新型市场有但是门槛高的时代,我觉得非常疲惫。
可以说LLM刚火起来的时候,我真的非常激动,我觉得又一次回到十年前的那种创业热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是我需要花时间找工作,二是想要有核心竞争力门槛确实高,我觉得想要做大还有一定的困难,而这个困难是我现在没时间也没有能力解决的。
有的时候,我甚至在想,如果我早生十年,让我赶上移动互联网浪潮,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呢?
而我现在,晚生十年,我觉得创业门槛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百姓手头的钱越来越少,社会怨气越来越大。
真的好疲惫。
我开始担心,担心我们这几届毕业的同学,是不是真的赶上市场最低点了,我觉得这种心态是非常不利于未来 ...
0811 回看过往三年总结随笔
上天宠爱骄傲的人,给他们一颗孩童的心;这里说的不是天真纯良,而是他们永远只顾自己的喜好厌憎。
——题记,节选自《我的团长我的团》,不知道该赠给谁,就赠给自己吧
2023年8月11日,加州时间晚上9点28分,我在洛杉矶的公寓里写下这篇文章。本文将会是随笔性质,也没有什么提前的构思,基本上想到哪写到哪。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感觉自己的人生走到的相对正确的道路,至少自己没有对未来有太大的困惑和恐惧。我回想2年前,我在2021年的申请季,我环顾四周,发现大家对科研的热爱非常强烈,但是相比而言我又是非常偏爱工程的,所以我基本找不到自己的道路。在去年的时候,我参加深圳科创学院,进入创业状态,但是发现自己畏手畏脚,没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今年,前半年的时候我参与一个创业项目,同时自己又带领一个起步项目,感觉自己又有了新的收获,也意识到自己更多的不足。但是总的来说,我继续走工程这条路,找一个工程师的工作,让我非常期待。因此我还是非常珍惜下半年的找工作机会,也想借此机会好好学习,好好提升。
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三年还是踩了不少坑的,也收获了很多教训。
我觉得第一大坑就是“心急”。我在大三考虑自己应该做 ...
0630半年复盘
今天是2023年的6月30号,正好是一年的中间,我想也应该对近半年做一个阶段性总结。
今年大概从2月份开始,我的留学生活就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我开始了PPIO/apus network的实习,二是我开始做ZipPaper项目。现在回想起来,我其实已经不太记得到底哪个时间段在做什么事情了,我只记得自己一直在做一直在做。
这貌似不是一件好事情,自己的生活缺少记录和总结,总是一天天地往前熬日子,而没有做计划和复盘。
我现在给我的一个感受是,我用一个DazzleAI的项目,养起来了一个ZipPaper的项目。这种感觉是很特殊的,因为我从DazzleAI上学习到的新东西很快就能被应用在ZipPaper上。我相信这是我这半年比较顺利的原因之一。
但是,也有不匹配的地方,比如我现在做ZipPaper的推广,遇到的问题就比DazzleAI要大。而这背后就是我自认为自己没有经历过从1到2的过程,没有可以参考的事情,因此就有点不知所措。
而这背后的本质是,我觉得我缺少一些豪气。
值得提及的是,我今年看了《我的团长我的团》,身上增加了不少匪气。但是我的身上却缺少足够的豪气,也即人格魅力。 ...
1229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也称折半查找(Binary Search),它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查找方法,可以在数据规模的对数时间复杂度内完成查找。
写二分查找中最复杂的地方莫过于细节部分,包括是采用小于号还是小于等于号,是否需要+1或者-1等等。为方便起见,建议直接参考博主labuladong的博客我写了首诗,把二分搜索算法变成了默写题,采用左闭右闭的写法,所有+1和-1都需要。同时作者还提供了查找左边界和右边界的写法(左边界指连续一串数等于target,则返回最左边的索引)。强烈建议阅读。
当然,除了手撸二分查找的写法,我们还可以直接调用C++的库函数实现。参考CSDN博主「brandong」博客
lower_bound( begin,end,num):从数组的begin位置到end-1位置二分查找第一个大于或等于num的数字,找到返回该数字的地址,不存在则返回end。通过返回的地址减去起始地址begin,得到找到数字在数组中的下标。
upper_bound( begin,end,num):从数组的begin位置到end-1位置二分查找第一个大于num的数字,找到返回该数字的地址,不存在则返回end。通过返 ...
1227绝叫之日本社会现状
这两天看了一本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绝叫》。所谓社会派指的是在推理案件的背景下会说明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性问题,并且给予读者以思考。也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日本目前所面临的社会性话题非常多,值得我们借鉴避免。
我对于《绝叫》这本书里谈到的一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在第23章,讨论的话题是“人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自然现象”。从作者的角度看,人是一种自然现象,从方便的角度,我从文中引用一部分重点论述。
如果世界上有神,假如他从天上看人间,大概是一条单行道吧。世界是自然现象的集合体,星球的运转轨迹早已注定,万事万物的结局也早已定案。没有分歧,没有选择,只是一条单行道,而人类就是在单行道上滚动的石头。
这就是神眼中的世界,但人类不是神,无法预知万事万物的结局。换个角度想,就是任何事都未成定局。
这就是我的世界。
身为无知的人类,反而能逆转早已注定的命运。
既然无法做主,无法预知任何结局,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无知又无能为力,不就代表选哪个选项都没差别,因此选择范围无限大?
“就是自由。”
“是啊,姐姐,你是自由的。”
自由。这就是你归纳出来的结论。
人类这种自然现象的本质就是自由。人可以做任何事,也可 ...